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-188-588

TEL:029-88643194 FAX:029-88611928

压力表法针

本文章主要介绍了:压力表法针,安徽电接点压力表供应,氧气 温度 压力表,压力表法针等信息

3.控制水泵结构原理电接点压力表控制水泵接线图
由测量系统、指示系统、磁助电接点装置、外壳、调整装置和接线盒(插头座)等组成。一般是用于测量对铜和铜合金不起腐蚀作用的气体、液体介质的正负压力,不锈钢用于测量对不锈钢不起腐蚀作用的气体、液体介质的正负压力并在压力达到预定值时发出信号,接通控制电路,达到自动控制的报警得目的。数字电接点压力表机械式电接点压力表接线图原理图
基于测量系统中的弹簧管在被测介质的压力作用下,迫使弹簧管之末端产生相应的弹性变形一位移,借助拉杆经齿轮传动机构的传动并予放大,由固定齿轮上的指示(连同触头)逐将被测值在度盘上指示出来。与此同时,当其与设定指针上的触头(上限或下限)相接触(动断或动合)的瞬时,致使控制系统中的电路得以断开或接通,以达到自动控制和发信报警的目的。电接点压力表控制水泵接线图
(压力表法针)

价格:电询品牌:CATIC
●被广泛用来测量风扇和鼓风机的压力,过滤器阻力、风速、炉体通风、孔板造成的压降,起泡系统的液位和增压器或液压系统的压力●用在医疗设备上监测血液和呼吸压力●多达56种量程..
(压力表法针)

7、零位,带有止销的压力表,在无压力时,指针应靠近止销,“缩格”应不超过表1规定的允许误差值,无止销的压力表,在无压力时,指针应于零位标志内,零位标志应不超过表1规定的允许误差绝对值2倍。
8、常用准确度等级为±1%FS,±1.6%FS,±2.5%FS,±4%FS。
二、计量器具
1、工作介质要求为,测量上限不大于0.25MPA的压力表,工作介质为清洁空气或无毒、无害和化学性质稳定的气体。测量下限不大于(0.25~250)MPA的压力表,工作介质为无腐蚀性的液体。
2、环境条件为,温度在15~25℃之间,相对湿度不大于85%。环境压力为大气压,压力表应在上述环境至少静置2H方可检定。
(压力表法针)

(压力表法针)

?可调过压保护
?不锈钢接头,内螺纹高压管(耐压70MPa)
?1/2"BSP内螺纹和1/8"、1/4"BSP外螺纹
?口形密封圈
?PV411A-P气压测试套件
?PV411A-HP气压/液压测试套件
?便携包:带有腰带扣的便携包,可携带外部传感器和附件(不可带入危险场合)
?用户定义压力单位:订货时提供与Pa的转换关系
?负向校验:低于100kPa校验到全量程,如+/-35kPa,100kPa以上,从-100kPa校到全量程0.1%精度是复合量程精度。
数字压力计_DPI705系列订购信息:
1.DPI705(内部传感器)或DPI705R(外部传感)本安型为DPI705(内部传感器)或DPI705B(外部传感器)
(压力表法针)

客户不好送检仪器设备,我们安排计量工程师到现场校准/调试仪器设备
出具仪器校准证书,具有准确性、可靠性、公正性!
以服务、中端价位的理念为核心,以价值超越价格,坚持做到从技术服务细节,为客户提供质优合理的价格
服务过许多的行业,对各行业的校准服务比较熟悉,对不同行业不同仪器精度,体系要求有深刻的了解
而单纯由于资金或人员不够而仪器校准周期将是十分危险的,可能由于使用不准确的测量仪器带来更大的?000118588的后果。确定仪器校准周期的依据仪器校准周期的确定需要各种专业知识,考虑多种因素。若超过一个周期,?000118588的恶化,那是由于机械磨损灰尘性能和实验频次等所致。
(压力表法针)

风险提示:切勿将头部贴近管线出口,防止余压刺伤。
清除压力表接头内的密封带和杂物,以防堵塞压力表进气孔。
风险提示:切勿赤手伸进变丝内,应选用合适工具(螺丝刀、锥子)进行清理。
打开控制阀门,吹扫取压管内污物
将检验合格的压力表在螺纹上按逆时针方向缠上密封带,注意不要堵塞进气孔。一般情况下应?000118588。
用手扶正压力表找正,把压力表安装在接头上,旋上几扣,用固定扳手和活动扳手上紧压力表。
要领:压力表垂直于管线,朝向便于观察。
风险提示:紧固时切勿过分用力,防止憋压打坏表针。
更换后检查(试压)与操作口诀
(压力表法针)

了解更多关于:数字压力表怎么接线,压力表YC 60,灌浆压力表安装位置,数字压力表不确定度分析,泥浆电压力表,压力表测的压力含大气压吗,yo 压力表,压力表生产厂家 a,压力表测得的示数含义,挖机液压油测压力表,压力表对比检测,m201.5mm压力表三通中压接头,管道压力表阀门管不住怎么办,空调压力表读法,地暖用不用装压力表,24v直流耐震电接点压力表,罗宾康变频器怎么接压力表,空调系统压力表读数,远传压力表回位小于零,廊坊卖压力表
本文摘自:http://www.oen1718.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